臺灣政府倡導公家機關使用開源軟體,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。對於大部分人來說,微軟Office就是文書軟體的圭臬,多數單位也持同樣的看法,所以讓微軟在標案市場中無往不利。然而政府又焉能不知被單一品牌綁架的壞處呢?鼓勵公務人員轉用自由軟體之餘,另一個誘因則是省下可觀的軟體購置預算。
2017年報導者發布了一篇標題聳動的文章「自願被微軟綁架的臺灣政府」,內容引用不同機關的採購數據,直指臺灣政府軟體無論是採購微軟產品或是得標經銷商上,都有太過集中的現象。列於名單上的司法院也於澄清稿中承認「惟當前之較為成熟之自由軟體尚未具備此種技術功能(多人數位簽章),為利業務之順行,乃使用微軟之產品」,再再顯示出微軟構築的生態系根深蒂固。
至於免費的開源文書軟體,雖然的確是能省下一大筆預算,但只用國外開發者的現成方案終究只是治標不治本,政府也不應該天真的認為用開源軟體就有美好未來。假如商業軟體的版本更新都掌握在廠商手上,那麼依賴國外開發者免費更新的開源軟體、自由軟體,其實也是被掌握在廠商手上!真正的解決之道,是政府成立一個團隊來給自己客製化文書軟體,或是以外包方式也行,總之就是要持續性的讓軟體接近自己的使用者,才有取代商用軟體的一絲絲可能。
臺灣人普遍的製造業思維,說不定才是阻礙創新的元凶?軟體不是「隨插即用」裝置,只要失去了維護與更新,就會很快的失去原有功能。政府的慣常的外包方式,其實不可能創造出一套能長久使用的軟體。
軟體是需要工程師長期投入維護的產品,我們不能有「一勞永逸」的錯誤期待。 |
綜觀臺灣的標案,可以看出政府文件標準格式「ODF」已經成為選擇文書軟體的必要條件。我們也認知到這一點,所以在自家產品中加入對該格式的支援,然而就像報導者文章中說的:「對台北市政府等機關而言,因為微軟從Office 2007開始支援ODF(但轉存後部分功能會喪失),國發會這項新政策只是讓他們同樣用微軟Office,但存成另一種檔案格式」,其實對特定商用軟體的依賴還是會繼續下去。
最大的因素,終究還是我們使用者自己的習慣。某公司耗資百萬導入新系統,結果員工嫌不好用而棄置的業內消息屢見不顯,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文書軟體上──雇員只是想迅速完成工作,結果有一天上頭說要改用一個所有人都不熟的軟體,自然不會有人想要花時間去學習(除非像是宜蘭縣一樣,因為預算短少而決心改用ODF格式)。就像政府希望公務員不要用LINE溝通公事,畢竟是一廂情願而已吧。
但可以期待的是,隨著未來公務體系逐年換血,資訊時代的兒女們上位,在軟體上的教育訓練成本應該會降低許多,再搭配由中央所編制的研發團隊來客製化、維護開源軟體,說不定就是大力推動自由軟體的好時機呢。